所在地区:贵州 | 主体工艺:微动力A/O工艺)+湿地处理 |
建设性质:新建 | 设计单位:暂无数据 |
设计规模:00.02万吨/日 | 近期规模:00.02万吨/日 |
投资预算:2410万元 | 上次追踪:2017年5月31日 |
最新进展: 会员请登录后查看 荣誉会员名单 |
招标记录、审批记录及相关报道 :
项目详细资料:
工程内容包括:将排水管道、给水工程(包括室外消防系统)管道、电气、通信管道土建并入地下埋,同时建设7个污水处理站点(日处理32t的污水处理站点4座,日处理22t的污水处理站点3座),改善建设部分人行道路以及道路照明等亮化工程。 ①给水工程 给水在人行道地下铺设PE管DN110供水管,与市政供水管网联通,供水水源由已建成的自来水厂供给。 ②污水收集工程 排水体制:村民房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院落内的排水也不规范,散排现象较多,没有统一的雨污分流排水口,因此要对整个村落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建设排水系统与村寨排水干管联通,布设于村寨道路一侧,并分段设置检查井。 1、雨水排水管材采用主管DN600,区间管DN300,与村寨排水干管联通,布设在村寨道路一侧,并分段设置检查井。 2、污水排水管材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主管DN600,区间管DN300,与市政污水干管联通,布设在人行道路上,并分段设置检查井。 ③污水处理工程 污水来源在旱季主要为村落污水和零星畜禽养殖废水,在雨季,还包含初期雨水。其中村落污水量以2016年村庄现状人口为基数,预测远期(2026年)人口数及污水产生量。 排水去向: 建设项目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收集后经沉淀池初沉就近排入水体,污水处理站收集的村民的生活污水统一经新建管网接入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的一级B标准后排入清水江河。 处理工艺: 工艺选择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根据村寨人口规模,结合村寨地形地貌设置多个污水处理单元,化粪池根据实际情况,较为集中的村户设置集中用的化粪池,分散的村户单独设置化粪池。处理工艺采用KT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微动力A/O工艺)+湿地处理,流程为:农户—化粪池—收集管网—KT一体化设备出水—人工湿地调节池—一级植物碎石床—二级植物碎石床—植物砂滤池—出水。 资金来源:自筹。
项目相关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请登录后查看(含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400-600-2094
返回顶部